西少爺CEO孟兵:用“技術思維”做餐飲
發布時間:2015-12-28
一年多前,以一封《我為什么辭職去賣肉夾饃》火遍朋友圈,隨后創造出了100天賣20萬個肉夾饃的紀錄;
開張半年多,卻又因股權紛爭上了各大媒體的頭條,一起“拆家散伙”的鬧劇又讓他們成了各創業團隊的“前車之鑒”;
就在大家以為他們會“死”在創業路上的時候,潘石屹站出來為他們“代言”……他們是“西少爺”,曾在輿論風口浪尖經歷了過山車一般的日子后,內參君專訪其CEO孟兵,告訴你們一個不一樣的西少爺。
“靜默”這一年,西少爺在干嘛?
在北京,創業者破60萬,很多行業的顛覆都來自于外行人。餐飲行業亦是如此。
“西少爺”的成功有偶然也有必然。核心團隊有著先天的互聯網優勢,以致于能在早期抓住機會進入未被互聯網化的餐飲行業。所以2014年,他們幾乎是“一戰成名”。
但相較于2014年轟炸式的媒體報道,2015年的西少爺略顯“靜默”。曾放言要在今年年底開滿30家門店,其實,目前為止只增加了9家。孟兵對此卻不以為然,“數量雖然翻了不到2倍,但我們的銷售額翻了4倍。”
孟兵說,這一年西少爺更多是在調整工作重心,往營運效益驅動轉化,也為了接下來有更快的發展。在產品質量、流程、體系、運營效率和服務保障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,對于即將過去的2015年,其實他是滿意的。
“做公司需要‘理想’。我們的理想就是做全球化中式快餐品牌,這是長遠的大目標,工作重心會隨時調整。”孟兵說。
用“技術思維”做餐飲
作為一個典型的互聯網跨界餐飲的品牌,孟兵做餐飲的思路恐怕令傳統餐飲人大跌眼鏡:他認為手藝和匠心是“迷信”;他相信人工智能終將超越人腦;雖然他們也追求極佳的口味,但他認為這些都可以用“技術”來解決。
對IT工程師出身的孟兵來說,不管是做一個網站還是APP還是可穿戴設備,亦或是現在的肉夾饃,這些都是“產品”。“產品的本質就是理解人性、滿足需求、創造價值。”他說。
做餐飲,口味固然很重要,但確保口味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。對西少爺來說,他們選擇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用更高效的方式。
了解西少爺的一定知道,他們有著“處女座的精神”,是個會連餅的直徑都會死摳的團隊。“肉夾饃12厘米的直徑,作為早餐一個就夠。如果小一點吃一個不夠,吃兩個又多了。”
他們總結出了一套控制肉夾饃質量的流程,從煮肉要加多少水,放多少調料,到切肉的碎度、饃的厚度等等都有一套“計算公式”,有一個精確的線性關系,并每次通過精細微調把味道做得更好。這就是互聯網團隊最獨特的地方,對他們來說這也是優化產品的一種方式。
不過在優化的過程中也有不如意的時候,比如之前做過一款搟面皮,團隊費了一年工夫研發一款老家正宗口味,放到北京卻銷量慘淡。這讓他意識到“移情能力”很重要:一定要站在顧客角度思考需求。
孟兵相信,技術可以顛覆很多東西,比如所謂的手藝和匠心。當然,做飯也是門“藝術”,雖然尊重藝術,但孟兵更推崇“標準化”,因為“量產也是藝術品”。
創造了“變態坪效”,他是怎么做到的
高坪效是餐飲人追求的指標之一。有媒體曾報道稱,早在2014年6月時,西少爺超越奢侈品牌Tiffany,成為全球每平米銷售額最高的零售店。
對此孟兵的解釋是,首先外帶占了很大比重,再者出餐的效率和流程都是為大流量設計的,消費者越多,越能達到最佳的流程匹配。
當然,這也和他們精準的營銷定位有關,他們的消費群體定位在35歲以下,新生的中產階級。所以并不會到處宣傳,而是采用精準覆蓋。“不是知道的人越多越好,不轉化成收入是沒有意義的。”
選址追逐意見領袖,他們也被大佬們“追逐”
至于選址,西少爺也有自己一套標準,那就是重點開在“意見領袖”集中的區域。縱觀這幾大店,五道口集中了各大高校和網易搜狐等互聯網公司;望京SOHO店周邊有200家創業公司;財富金融中心店旁,則是Facebook亞洲中國總部……這些地段都有一個共同點,那就是這個區域的人都是比較有影響力,很頂尖的人。
這就無異于為他們打了個人肉廣告,而這也同樣吸引了潘石屹的目光,還曾親自站臺為他們宣傳。“花10分鐘跟潘總談下了星巴克半年都沒談成的位置。”成了西少爺在業內的一段佳話。
但其實不止是潘石屹,關注支持他們的大佬還有很多。也許西少爺代表著服務業正在被重構的新現象,代表了一種新生的力量。
明年,西少爺的門店拓展速度將會更快。如何解決這過程中的問題,如何保證產品品質和口碑,如何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,都是西少爺們需要繼續探尋的。
來(lai)源:餐飲老板內參